楼梯、电梯
楼梯尺寸
楼梯净高 2.2m
梯板厚度 1/20~1/30(一般1/26)
梯板宽度考虑施工缝,施工缝宽度20mm
除AT外,其他楼梯的平台(楼层平台或休息平台)厚度与梯板厚度相同
楼梯类型
梯板代号 | 楼梯构成 | 适用范围 | << | 是否参与结构整体抗震计算 |
---|---|---|---|---|
^^ | ^^ | 抗震构造措施 | 适用结构 | ^^ |
AT | 全部由踏步段构成 | 无 | 剪力墙、砌体结构 | 不参与 |
BT | 由低端平板和踏步段构成 | |||
CT | 由踏步段和高端平板构成 | 无 | 剪力墙、砌体结构 | 不参与 |
DT | 由低端平板、踏步板和 高端平板构成 | |||
ET | 由低端踏步段、中位平板 和高端踏步段构成 | 无 | 剪力墙、砌体结构 | 不参与 |
FT | ||||
GT | 无 | 剪力墙、砌体结构 | 不参与 | |
ATa | 有 | 框架结构、 框剪结构中框架部分 | 不参与 | |
ATb | 不参与 | |||
ATc | 参与 | |||
CTa | 有 | 框架结构、 框剪结构中框架部分 | 不参与 | |
CTb | 不参与 |
框架结构现浇楼梯优先采用ATa、ATb形式
AT~ET型梯板的两端分别以(低端和高端)梯梁为支座
ATa、ATb型为带滑动支座的板式楼梯,梯板全部由踏步段构成,其支承方式为梯板高端均支承在梯梁上,ATa型梯板低端带滑动支座支承在梯梁上,ATb型梯板低端带滑动支座支承在挑板上。ATa、ATb型梯板采用双层双向配筋
ATc型板式楼梯:1. 梯板全部由踏步段构成,其支承方式为梯板两端均支承在梯梁上;2. 梯板厚度≥140,双层配筋;3. 梯板两侧设置边缘构件(暗梁),边缘构件的宽度取1.5倍板厚;4. 平台板按双层双向配筋。
CTa、CTb型板式楼梯为带滑动支座的板式楼梯,梯板由踏步段和高端平板构成,其支承方式为梯板高端均支承在梯梁上。CTa型梯板低端带滑动支座支承在梯梁上,CTb型梯板低端带滑动支座支承在挑板上。CTa、CTb型梯板采用双层双向配筋。
计算参数
准永久值系数:多层 0.4 高层 0.3
栏杆竖向荷载:一般 0.5kN/m 学校、食堂、剧场影院、车站、礼堂、展览馆、体育场 1.2kN/m
踏步对楼梯挠度的影响,影响系数建议取0.4~0.6
装配搁置式楼梯,取砼容重30,附加恒荷载1.5,栏杆荷载0.5,抹灰荷载等,楼梯间活荷载(多层住宅 2.0 其他 3.5kN/m2)
梯梁:跨中弯矩系数取1/8,支座弯矩系数取1/12,支座配筋同时满足砼规9.2.6(即上部钢筋不小于底筋的1/4)
装规6.2.2:构件运输、吊运时,动力系数宜取1.5;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、临时固定时,动力系数可取1.2
配筋
简支
支座板面受力筋取跨中板底受力筋面积的1/3且不少于φ8@200
非简支
梯梁支承在梯柱上时,箍筋全长加密
板分布钢筋满足砼规9.1.7(即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15%,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.15%)分布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;当集中荷载较大时,分布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。
装配式楼梯
搁置式楼梯:L型梯梁下部分预制(将插筋预埋),上部分和平台板一起现浇,梯柱及其他梯梁均现浇
刚性(锚固式)楼梯:梯梁和平台板一起预制,平台板厚度250
搁置式和刚性现浇连接,在支撑构件上的搁置长度不宜小于75mm。
楼梯宽度=设计宽度-10(与侧壁距离10mm)
装规6.4.3:预制板式楼梯的梯段板底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,板面宜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。
计算模型
抗规6.1.15-2:对于框架结构,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;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,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,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;宜采取构造措施,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。
1. 楼梯与主体结构整浇的框架结构(包括梯间四周未用剪力墙和连梁围合的框-剪结构)
(1)楼梯布置应避免特别不规则,楼梯应参与整体抗震计算;
(2)楼梯构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,并与正常使用荷载基本组合进行包络设计;
(3)楼梯构件应采取如下抗震构造措施:
①纵向面筋拉通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,底、面纵筋均按充分考虑钢筋抗拉强度的要求锚固;
②梯板按斜支撑构件设计,板厚不宜小于140mm,不应小于120mm【参照GB50010-2010第9.4.1、9.4.5条】;
③梯板两侧设置纵向暗梁,暗梁纵筋一、二级不少于612,三、四级不少于412,箍筋不小于φ6@200【图集11G101-2第8页】;
④梯板双层钢筋网之间设置间距不小于φ6@600的拉筋;分布筋末端弯直钩伸至对边【图集11G101-2第44页】。
2. 楼梯滑动支承于平台板的框架结构
(1)楼梯可不参与整体抗震计算;
(2)楼梯构件按正常使用荷载基本组合进行承载力计算;
(3)楼梯构件采取如下抗震构造措施:
①纵向面筋拉通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,底、面纵筋均按充分考虑钢筋抗拉强度的要求锚固;
②梯板双层钢筋网之间设置间距不小于φ6@600的拉筋;分布筋末端弯直钩伸至对边【图集11G101-2第40、42页】;
③梯梁加强抗剪抗扭构造,箍筋不小于φ8@150,腰筋不小于N214;梯柱截面不小于墙厚×300,砼标号不低于C25,纵筋不小于414,箍筋不小于φ8@100;梯间框架柱(剪力墙端柱)配筋增大10~20%,箍筋加密。
(4)滑动支座可自由滑动的距离按不小于楼层高度的1/50控制(注意图集做法的最下面一个踏步和建筑面层的间距由50改为≥楼层层高/50)
3. 剪力墙结构、筒体结构以及梯间四周用剪力墙和连梁围合的框-剪结构
(1)楼梯可不参与整体抗震计算;
(2)楼梯构件按正常使用荷载基本组合进行承载力计算;
(3)楼梯构件采取如下抗震构造措施:
①纵向面筋拉通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【朱文建议不小于0.1%】,底、面纵筋均按充分考虑钢筋抗拉强度的要求锚固【见第三条】;
②梯板厚h<150时分布筋末端可不弯钩;h≥150时分布筋弯直钩伸至对边【GB
50010-2010第9.1.10条】,梯板双层钢筋网之间设置间距不小于φ6@600的拉筋;
③梯梁加强抗剪抗扭构造,箍筋不小于φ8@150,腰筋不小于N214;梯柱截面不小于墙厚×300,砼标号不低于C25,纵筋不小于414,箍筋不小于φ8@100;梯间框架柱(剪力墙端柱)配筋增大10~20%,箍筋加密。
楼梯构件的抗震设计
- 与楼梯构件相连的框架柱、框架梁,应计入楼梯构件附加的地震内力(尤其是轴力和剪力);
- 与楼梯构件不相连的框架柱、框架梁,可按不计入楼梯构件的情况设计;
- 梯板应计入地震轴力和面内弯矩的影响,按偏心受拉、偏心受压构件计算,按双层配筋设计;
- 连接梯板和框架的休息平台梁应计入地震轴力影响,按压弯或拉弯构件设计;支承梯板的平台梁应按拉弯剪构件设计;
三跑楼梯
注意:
- 上一跑楼梯平台板吊在上部框架梁上
- 下一跑楼梯平台板压在下部框架梁上
- 中间楼梯是以上下两跑楼梯的梯板作为支座,配筋时钢筋在内侧
建筑设计
(1)楼梯的宽度根据房屋的层数,耐火等级和使用人数计算楼梯总宽度。
(2)确定楼梯数量和每部楼梯的梯段宽度。
(3)根据房屋类型,确定踏部的高(h)和踏步宽(b),即确定楼梯的坡度。
(4)根据房屋的层高,计算每层踏步级数(N)。
(5)根据房屋类型和楼梯在平面中的位置,确定楼梯形式。
(6)确定平台的宽度和标高。
(7)计算楼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L和楼梯间进深最小净尺寸B。
(8)计算楼梯间的开间最小净尺寸。
(9)按模数协调标准规定,确定楼梯间开间和进深的轴线尺寸。
(10)绘制楼梯平面图和剖面方案图。
楼梯的净空高度
碰头示意图:
当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设置通道时,为满足
平台下方空间净高≥2000mm,常采取右侧几种处理方法:
楼梯的踏步尺寸
楼梯的踏步尺寸包括踏面宽和踢面高。
踏面:行走时踏脚的水平部分。
踢面:形成踏步高差的垂直部分。≤180mm
经验公式:
2h+b=600~630mm或 h+b=450mm
式中,h表示踢面高;b表示踏面宽。
常见的民用建筑楼梯的适宜梯段尺寸
在建筑工程中,踏面宽度一般为260~320mm,踢面高度一般为140~175mm。
在居住建筑中,踏面宽度一般为260~300mm,踢面高度为150~175mm较为合适。
学校、办公楼坡度应平缓些,通常踏面宽为280~340mm,踢面高为140~160mm。
当进深受限,为了人们上下楼梯时更加舒适,在不改变楼梯坡度的情况下,可采取踏面挑出和踢面倾斜的方法解决。
楼梯段的宽度与平台宽度
(1)楼梯段的宽度
楼梯段的宽度是指楼梯段临空侧扶手中心线到另一侧墙面(或靠墙扶手中心线)之间的水平距离。
(2)平台宽度
为了保证通行顺畅和搬运家具设备的方便,楼梯平台的宽度应不小于楼梯段的宽度。
开敞式楼梯间楼层平台应有一个缓冲空间,其宽度不得小于500mm。
封闭式楼梯间楼层平台一般与中间休息平台等宽,但是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局部尺寸的要求。
栏杆扶手高度
栏杆扶手高度:指踏步前缘到扶手顶面的垂直距离。
一般建筑物楼梯扶手高度为900mm;平台上水平扶手长度超过500mm时,其高度不应小于1050mm;
幼托园建筑的扶手高度不能降低,可增加一道600~700mm高的儿童扶手。
梯井
两个梯段之间的空隙。公共建筑梯井宽度不宜小于150mm,住宅、小学、儿童机构60-200mm。
垂直杆件间≤110mm。
防火(梯板最小厚度)
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-2014(2018年版)
电梯
机房楼板150厚,配筋双层双向10@150,且应强调缓冲器垫板的钢板厚度不小于20